人文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,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始终立足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问题,构建良好人才培育生态环境,助力教职工成长、学生成才,坚定弘扬“火车头”精神,以“党建+”引领打造新时代的“新铁军”。
党建+科研引领,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
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,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,通过汇集“六个力量”(信仰的力量、理论的力量、组织的力量、文化的力量、实践的力量、制度的力量)的党建工作体系建设,做好了聚人心工作,起到了政治引领、把握方向、凝聚思想、提振精神、推动改革的重要作用。
邀请专家开展国家社科项目申报讲座
近年来,人文学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,做好统筹谋划,组织广大教师精心准备、严谨论证,用足申报名额,提升申报质量,做细做实申报工作,促进学院项目申报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。2022年,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,立项总数创学院历史新高。这是学院持续高度重视“党建+科研”工作,不断凝聚研究力量,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,优化人才引育的重要成果。
党建工作引领科研业务发展,一方面在于凝聚人心。学院各科研队伍的骨干大多是党员,这些党员同志在科研攻关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,既提振了团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,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。另一方面在于资源合理配置。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,团队作战特点突出,通过组织统筹跨部门、跨领域的科研力量,建立协同机制,抓实团队建设,凝聚攻关合力。
回顾近年来的科研工作,学院在2020年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,2021年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,2022年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,数量上一直位列学校前茅。新成立不久的铁路法治研究院紧扣学校“交通特色、轨道核心”的办学定位,聚焦铁路法规政策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连续两年获批国家铁路局资助经费最高的20万元项目共3项。法学系多名年轻党员博士,潜心科研、深耕细作,在国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,成为“火车头”的重要成员。
党建+引育并举,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
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,人才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,也是一个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。学院一直以积极的举措发现人才,以开放的胸怀使用人才,以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,努力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。学院领导班子通过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、人才座谈会,制定了引进人才的工作意见、同时设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,开展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,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。三年来,学院围绕激发活力创新人才政策体系,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人才发展的政策。
承办江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大会、第二届理事会大会暨首届赣江知识产权论坛
引才方面,不断拓宽引才渠道。通过院领导亲自招聘、大力开展宣讲推介、海外校友推荐、境外访学教师引荐等方式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0余人。通过加大校企合作,依托承办世界VR产业大会平行论坛——“VR+知识产权保护主题论坛”、赣江知识产权论坛等高端会议持续加大引才力度。
校企合作加大人才交流
育才方面,不断完善育才体系。学院在人才“引、育、用、留”各环节“唱主角”“担主责”,使人才引得来、育得出、用得好、留得住。学院不断创新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工作,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访学、选拔骨干教师去政府部门企业挂职锻炼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企合作、加大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力度……通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育、交流、成长体系,帮助学院教师更好更快成长。
党建+制度完善,营造风清气正好氛围
完善的制度是聚才用才的基石,也是激发人才创新热情的保障。学院党委不断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,围绕人才绩效日常考核难、专项考评不精准等问题,通过科学设计、多元评估,分类考评、研究出台考核的具体办法。先后出台了《人文学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方案》《人文学院教师合格津贴、奖励性津贴发放办法》《人文学院科研项目申报奖惩通知》等文件,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、职称评聘评价体系。
坚持破“四唯”与立“新标”并举,对论文数量和级别不作硬性要求,差别化设置论文标准,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、创新成果,增加技术创新、专利、成果转化、技术推广、标准制定、决策咨询、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权重,将成果造成的社会影响力、取得的社会知名度等作为人才考核的重要内容。2022年配合学校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了《人文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绩效评价细则》,进一步对科研人员成果的创新性、实用性进行更为科学系统的考评。
探索实施多元评价机制,尊重不同岗位、不同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和成长规律,创新建立社会化评价机制。在教学评价方面,建立完善由学生、学生家长、教师、学校四方评价教师机制,从师德师风、教书育人、爱岗敬业等多方面衡量评价。在科研评价方面,建立科研成果、转化成果、实践成果三方评价教师机制,从论文、课题、领导批示、获奖、校企合作、对外交流等多角度进行全面评价。
党建+服务保障,助力研究成果稳落地
完善的制度需要更加优化的服务保驾护航。近年来,学院通过落实落细一系列服务科研的具体举措,助力科研成果平稳落地。资源管理方面,落实基础条件保障,加强资源共享,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及效益,全力做好科研条件支持保障工作。人员管理方面,行政部门强化服务意识,努力为师生提供“零距离、零时点”服务,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。
建立科研项目申报服务体系。从课题的政策、选题、初稿到打磨、终稿、提交、评审,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。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讲课的形式进行政策解读和选题筛选,为科研人员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支持。初稿和打磨本子阶段,学院也会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,确保有实力的项目打好基础。提交和评审阶段,学院会持续跟进,把握课题进展。近年来,学院在国家社科、教育部人文、省社科、高校人文等重要项目上已经形成科学成熟的申报机制和奖惩机制,为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营造温馨人文氛围。通过定期组织院内师生运动、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等方式,加强师生们的联系沟通,协调解决师生们在工作、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,切实提高师生们的获得感、集体感、荣誉感。组织开展女神节活动、运动会、合唱比赛等活动,提升师生们的幸福感。
下一步,学院党委将持续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,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、共发展,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,完善人才引育制度,提升行政服务水平,动员和整合全院力量打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进、与行业企业发展共赢的科研型学院,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。